海南排球:普及与提高的探讨,国手何时再现?

2024-07-18 21:17:08

✦撰稿人:朱永泰

✦公孙女插画

本文由朱永泰撰写

海南排球热度满满,普及和提高指日可待。作家(公孙女)陈继功日前发表一篇深刻的文章,题为《排球热度比天还高,为何顶尖选手这么少?》他称赞海南排球“普及”、球员技战术水平娴熟,但对于“提高”,他代表球迷发出疑问:海南排球“热度极高,何时提高?” 他感慨地写道“中国男排在70年代就有了海南国手林玉婷,而中国女排自1976年袁伟民重建后,就没再见过海南人了”。的确,左手战将林玉婷在70年代就成名了,他和排坛将领陈招娣是同一批战友,在担任解放军八一女排主教练时,一度称霸排坛,能与他抗衡的也只有天津女排。

右:林玉婷与作家(公孙女)陈继公在福建漳州排球基地,摄于20世纪80年代。

70年代,其他入选国手的海南男排还有吴坤兴、王康恒、吴庆锦等人,王康恒以“冲扣”著称,但近半个世纪以来,中国男排一直苦于找不到海南国手。普及与提高是紧密相连的,相互促进、相互作用。两者的关系充满辩证法和深奥的学问,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,需要专家学者去研究探索。因为普及的基础和提高的顶端,就像是平地拔地而起的巍峨大厦。但从人才涌现的具体规律来看,普及与提高能成正比吗?就各个运动项目而言,差别比较大。

左起:朱永泰夫妇、陈继公夫妇

各种体育运动,参与的人不一样,有的很热衷,有的冷门。比如乒乓球、篮球、自行车、长跑、滑冰、滑雪、象棋、围棋等等排球场地及排球,但顶尖选手却各有不同。可以说,所有运动项目的顶尖选手数量,都不能由基础的大小来决定。当然,毫无疑问,基础越大越扎实,顶尖选手就越多!一位资深排球教练曾说:“选拔中国男排选手,就像从二十多个人中选出十多个人,经过筛选筛选,不会有漏网的大鱼。但是,乒乓球却是百里挑一,水平相近的高手大有人在!会让人眼花缭乱!”

福部男排深入基层指导演出:前排崔宇、二排左边朱永泰、右边陈继功……

有些项目,比如射击,只有少数人在训练,但成绩却惊人。1984年奥运会,第一个金牌得主就是射击选手许海峰。而且,“进步”的结果,不只是球员出国、在重大比赛中夺冠,格局还应该包括排球学者或体育作家、国家体育科学专家、大专院校体育教授、国际级裁判等等。还有基层教得好、学生遍布世界各地的教练,还有睿智的体育领袖和管理者,这些人也应该被纳入“进步”的范围。所以,进步是一个大概念,不能被一件事蒙蔽了双眼,而错过了大局。限制海南排球运动员出国的原因,或许就是身高是瓶颈!

林玉婷,1954年出生排球场地及排球,海南文昌市汇文镇人……

我生活了近两年的海南文昌县,感触颇多。排球运动在文昌发展至今,已经有120年了。从“几个烂椰子、几张破渔网”的游戏开始,随着国外排球理念和规则的不断引进,一些爱好者在现实线上不断探索拓展,让这项运动的参与人数不断增多。与此同时排球场地及排球,观赛排球群体也在不断壮大。也正是因为排球爱好者不断涌现,才让一百多年的历程至今繁华!一项运动能在某个地方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,需要几代爱好者和有识之士的倾情打造,需要球迷们接力接力棒的接力!

光着膀子……

气氛热烈!大家都在参与活动,我亲眼目睹了这壮观的一幕,场馆内外,人山人海,欢呼声、叹息声、呐喊声,震耳欲聋。在海南,节假日随处可见!这种群众运动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,建立如此扎实的基础,实属不易!去文昌,去小学,去中学,所有空地都是排球场。如果你走进文昌一中的校门,左边就是一大片排球场,都挂着绷紧的网。放学后,每一片场地上都有学生在扣球、拦网、发球、垫球、传球!说真的,如果有高个子基因的人,在排球上前途肯定不可限量。

中国女排看海南排球比赛,纷纷点赞!

海南农村的房前屋后,随处可见一座座露天排球场。尤其到了傍晚,常常可以看到赤脚、凉鞋、拖鞋、皮鞋的少年们,二对二、三对三……打得热火朝天!观众也不少,男女老少,或坐或站,来来往往,无拘无束,或喊或喊,或跳或跳。场上场下,场面热烈祥和!文昌人根据自己的地域、气候、性格、兴趣等特点和条件,选择了这项运动。就全民运动而言,这片排球沃土,在世界上实属罕见。

很多文昌人对排球的热爱已经深植于心,他们懂排球,往往有惊人的见解!排球早已在整个海南岛得到广泛推广!中国排球史将永远记录文昌人的成绩和奉献!但排球之乡文昌,还能不能再出国手、世界级大师这样的高端人才?普及和提高或许不成正比,但普及得越广、时间越久,概率就越大。马列主义不是算命先生,能否造就顶尖人物很难预测。或许,再过几十年,中国男排可能就没有海南人进军了!但海南一定会出很多各级排球人才!

作者朱永泰夫妇近照

友情链接: 百度一下

直播 足球 篮球 录像资讯